GPT 日历和邮件安排器是一款专注于日程管理与会议协作的智能工具,通过整合谷歌日历与微软 Graph API,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会议安排、日程协调及邮件跟进服务。它解决了传统日程工具操作繁琐、跨平台管理分散、会议时间协调低效等痛点,让用户从繁琐的时间沟通中解放出来,专注于核心工作。
该工具的核心优势在于深度整合多平台日历系统,支持复杂会议请求的自动处理与智能时间推荐。通过调用 Microsoft Graph API,它能精准查询参与者日程、自动排除冲突时段,并生成最优会议方案;同时支持在线会议平台对接、日历组权限管理等细节配置,满足企业级协作需求。此外,结合 Python 计算能力与 DALL-E 图像生成功能,还能辅助处理跨时区换算、会议资料可视化等场景,提升日程管理的灵活性与效率。
无论是企业管理者统筹团队会议、自由职业者协调客户沟通,还是跨国团队处理跨时区协作,GPT 日历和邮件安排器都能通过智能推荐、自动同步、安全加密等功能,帮助用户节省 50% 以上的时间成本,减少 80% 的日程沟通错误,让会议安排更高效、协作更顺畅。
请提供会议名称、开始/结束时间、参与人员邮箱及地点(可选)。机器人会自动在谷歌日历创建事件,并通过邮件通知参与者。
是的,首次使用需授权访问谷歌日历。授权仅用于读取和修改日历事件,不会获取其他个人信息,过程安全可靠。
会的。安排会议后,机器人会生成含会议详情的邮件,自动发送给所有参与者,并同步更新至谷歌日历。
发送指令“修改会议+原会议名称/ID”,并提供新时间、参与人员或主题。机器人会更新谷歌日历事件并重新通知参与者。
系统会自动检测冲突,提示冲突时间并列出空闲时段。您可调整时间或参与者,机器人会协助重新安排并发送通知。
特征:需统筹团队会议、协调跨部门协作,日常时间碎片化,会议沟通占比高。
需求:高效处理多参与者日程冲突,快速生成会议方案,减少手动时间查询。
用例:每周召集技术、市场、设计团队同步项目进度,需协调3-5个部门的时间。
价值:节省50%的会议协调时间,通过自动推荐时段避免反复沟通,提升团队协作效率。
特征:多客户并行服务,需管理个人日程与邮件跟进,对时间灵活性要求高。
需求:快速匹配客户与自身空闲时间,自动发送会议提醒,避免日程冲突。
用例:同时对接3家企业客户,需安排线上咨询会议,需避免与其他咨询时间重叠。
价值:减少客户等待时间,通过工具自动生成会议邮件,提升专业形象与客户满意度。
特征:成员分布不同时区,需定期召开跨区域会议,协调成本高。
需求:自动识别时区差异,精准匹配会议时间,避免因时区误解导致的参会率低。
用例:带领中美欧三地团队,需每周同步项目进展,需确保全球成员均能参与。
价值:通过跨时区智能换算,会议准时率提升80%,减少因时区问题导致的会议取消。
特征:需安排班级会议、小组讨论、答疑时间,需覆盖学生与教师多角色。
需求:快速协调多学生与教师的日程,生成清晰的会议通知与后续跟进。
用例:为100名学生安排“期末项目线上研讨会”,需分3个小组协调时间。
价值:自动汇总学生空闲时段,分时段生成会议,减少教师手动排课工作量。
特征:管理多场线上线下活动,需协调嘉宾、团队成员及资源方日程。
需求:复杂活动时间分配,需实时更新参与者状态,避免资源冲突。
用例:策划“行业峰会”,需协调10+嘉宾、20+工作人员及场地资源。
价值:通过工具快速排查资源冲突,自动生成活动时间表与提醒,降低活动筹备风险。
操作:用户发送“安排会议”指令,工具自动询问核心信息:会议主题、预计时长、参与人数及角色(如“部门会议”“客户会议”)。
注意:需明确会议类型(线上/线下)及关键参与者(如“仅内部成员”或“含外部客户”),信息越全推荐越精准。
操作:用户提供时间范围(如“本周内”“明天上午”)、参与人名单(支持手动输入邮箱或团队名称)、会议特殊要求(如“需Zoom会议链接”“需提前1小时提醒”)。
技巧:若不确定具体时间,可说明“优先安排在下午3点后”,工具会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时段。
操作:工具调用微软 Graph API 与谷歌日历接口,查询所有参与人实时日程,排除冲突后生成3-5个候选时段(含具体日期、时间、时长)。
注意:若参与人较多(>10人),需提前确认部分成员的日程是否公开,避免权限不足导致推荐延迟。
操作:用户选择满意时段后,工具自动填充会议详情(标题、时间、地点、在线链接),并询问是否同步发送邮件邀请。
技巧:可补充“会议需生成会议纪要”,工具会自动添加“会议纪要待办”标签,会后触发自动提醒。
操作:用户确认后,工具向所有参与人发送包含日历邀请的邮件,支持设置“会前15分钟/1小时提醒”,并自动同步至用户日历。
注意:若参与人未添加工具为“信任联系人”,可能导致邮件被拦截,建议提前确认参与人邮箱状态。
操作:会议前若有成员临时请假或新增参与人,用户可发送“调整会议”指令,工具重新查询并推荐新时段,自动更新所有参与者日程。
优势:支持“一键撤销”“延迟会议”等操作,无需手动修改每个参与者的日历。
操作:会议结束后,工具自动生成“会议纪要模板”(含讨论要点、行动项、负责人、截止时间),并通过邮件发送给所有参与人。
技巧:可补充“自动将行动项同步至任务管理工具”,实现会议成果的闭环跟进。
优势体现:同时支持谷歌日历与微软 Graph API,实现“日程生成-邮件发送-会议记录”全流程自动化,无需切换工具。
对比:传统工具需手动复制会议信息至邮件或单独设置提醒,GPT 工具通过 API 实时同步,避免信息错位与漏发。
用户价值:减少操作步骤,会议安排效率提升60%,邮件与日历数据一致性达100%。
优势体现:结合 Python 时间计算与历史数据(如“用户偏好下午会议”),自动排除冲突并推荐最优时段,支持跨时区换算。
对比:人工协调需逐个查询日程,平均耗时30分钟,GPT 工具最快1分钟完成,冲突率降低90%。
用户价值:节省时间成本,提升会议准时率,避免因时间误解导致的参会率下降。
优势体现:基于 OAuth2 协议加密数据传输,支持日历组权限定制(如“仅管理员可修改”),符合 GDPR 等数据安全标准。
对比:第三方工具可能存在数据泄露风险,GPT 工具全程不存储用户敏感信息,仅在会话中临时处理。
用户价值:确保企业核心会议数据安全,降低合规风险,适合金融、医疗等对隐私要求高的行业。
优势体现:支持个人会议(1-2人)、团队会议(5-20人)、企业活动(100+人),通过模板化配置快速适配不同场景。
对比:通用工具仅支持简单会议,复杂场景需手动设置,GPT 工具通过预设模板(如“产品发布会”“周会”)一键生成。
用户价值:无需为不同会议场景调整工具设置,覆盖全生命周期协作需求。
优势体现:用户表述模糊时(如“尽快开会”),工具主动追问细节(“您希望在什么时间?涉及哪些部门?”),确保任务准确执行。
对比:传统工具仅按固定格式执行,歧义需求易导致会议错误安排,GPT 工具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减少无效沟通。
用户价值:减少“反复确认时间”的低效沟通,提升指令执行准确率,降低因信息不全导致的会议取消率。
场景:每周一上午9点,部门经理需召集5名团队成员同步项目进度。
使用方法:用户发送“安排周一上午9点周会,参与人:技术部-张工、产品部-李经理、市场部-王总监”,工具自动查询3人日程,排除王总监的客户拜访,推荐9:00-10:00会议时段,生成邮件并同步至日历。
解决问题:避免手动询问成员时间,10分钟内完成周会安排,确保全员准时参与。
场景:与美国客户(时差12小时)安排“季度战略沟通会”,需覆盖双方工作时间。
使用方法:用户说明“会议时长1小时,需Zoom链接,参与人:我方3人+美国客户2人”,工具自动换算时区(我方晚8点=美国早8点),查询双方日程后推荐“我方20:00-21:00/美国08:00-09:00”时段,生成会议邀请。
解决问题:避免因时区计算错误导致会议时间冲突,确保跨国团队高效沟通。
场景:项目突发风险,需30分钟内召集核心成员讨论解决方案。
使用方法:用户发送“紧急会议:风险处理,15分钟内,参与人:技术部-赵总、风控部-刘经理、财务部-孙主管”,工具优先查询空闲时段,推荐10分钟内的可用时间,生成会议并发送紧急提醒。
解决问题:快速响应突发需求,避免因时间延迟导致问题扩大,提升危机处理效率。
场景:为100名学生安排“期末论文线上研讨会”,需分3个小组协调时间。
使用方法:用户输入“研讨会分3组,每组30人,时间在周四下午,需腾讯会议链接”,工具自动汇总学生日程,生成3个可选时段,按小组分配会议室,发送邮件通知。
解决问题:批量处理多用户日程,避免教师手动排课,确保每组会议有序进行。
场景:产品迭代后需分配开发、测试、设计任务,明确时间节点。
使用方法:用户说明“任务:开发A功能,10天内完成,参与人:开发组-5人、测试组-3人、设计组-2人”,工具自动匹配成员空闲时间,生成任务甘特图并同步至日历,设置每日提醒。
解决问题:将任务拆解为可执行的时间节点,避免任务遗漏,提升团队协作效率。
场景:筹备“年度战略发布会”,需协调10+嘉宾、20+工作人员及场地资源。
使用方法:用户输入“活动:12月10日线上发布会,嘉宾8人,工作人员15人,需直播平台”,工具自动查询所有人员日程,排除冲突,生成活动时间表,同步至内部日历并发送提醒。
解决问题:复杂资源调度一键完成,避免多部门重复沟通,确保活动筹备零失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