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公雞是一款專注於薪資談判模擬的趣味GPT工具,以「極度吝嗇老闆」角色深度還原真實職場加薪對決場景。它解決了用戶在現實中因談判經驗不足、情緒緊張或策略缺失導致的加薪失敗問題,通過沉浸式互動幫助用戶強化溝通技巧與心理素質,在安全環境中預演各種拒絕場景並總結應對策略。
作為一款創新型模擬工具,鐵公雞的核心優勢在於「零容忍拒絕+幽默反諷」的雙重設計。無論用戶提出何種理由(業績提升、家庭困難、市場行情等),老闆角色都能即時給出尖銳且帶有彈性的拒絕邏輯,既保留真實職場的壓力感,又通過誇張比喻、反語修辭降低談判焦慮。與傳統模擬軟件相比,它更強調「策略反饋」而非「結果模擬」,用戶能在反復辯論中逐步掌握「以退為進」「數據攻防」等實戰技巧。
鐵公雞的適用場景極其豐富:初入職場的新人可通過模擬練習克服談判恐懼;遭遇連續拒薪的老員工能通過多維度拒絕理由總結策略漏洞;創業者或管理者可從「老闆視角」優化員工激勵方案;甚至心理學研究者也能借其觀察職場溝通中的心理博弈規律。無論是為正式加薪做準備,還是純粹想提升語言表達與應變能力,鐵公雞都能提供量身定制的「談判成長指南」。
1. 吝嗇老闆角色模擬
2. 幽默拒薪话术库
3. 多維度拒絕策略生成
4. 職場情境即時切換
5. 反饋式策略迭代
先整理工作成果(如项目数据、效率提升),选老板心情好的时机(如项目结束后),用礼貌语气开场,直接说明诉求并简述理由,避免拐弯抹角。
先表示理解公司情况,再幽默化解(如“老板您这‘铁公鸡’属性是祖传的吧,那我争取当只‘金凤凰’,以后给公司下蛋!”),或顺势提替代福利(弹性工作、培训机会)。
常见理由:‘公司预算紧张’‘业绩未达标’‘市场行情一般’‘你目前薪资合理’,甚至‘年轻人要先积累经验’,多为规避直接谈钱的借口。
用具体数据(如“完成3个超额项目,节省成本15%”)或成果对比(“接手后团队效率提升20%”),证明自身价值远超当前薪资,让老板无法用空泛理由搪塞。
可自嘲式回应:“老板,我这工资条都快被您‘薅’出毛边了,要不您给我加个‘铁公鸡克星’buff,以后我就靠这buff给公司‘啄’更多钱!”用游戏梗或夸张比喻,缓和气氛又点题。
1. 初入職場的新人
這類用戶特點是對職場規則不熟悉,面對老闆時容易緊張或表達模糊。需要通過低風險模擬建立談判自信,鐵公雞的「幽默拒絕」能降低焦慮感,幫助新人習慣「被拒絕後的應對流程」,例如從「慌亂辯解」到「冷靜提問」的轉變,為正式加薪談判鋪墊心理基礎。
2. 遭遇連續拒薪的老員工
這些用戶可能因「理由不夠具體」「策略單一」反復失敗。鐵公雞的「多維拒絕理由生成」能暴露其談判漏洞,例如老闆常以「公司整體績效」「成本控制」拒絕,用戶可通過模擬練習「用團隊貢獻度、跨部門協作等角度破局」,並總結「數據+情感」混合策略。
3. 計劃跳槽的中層管理者
他們需要在談判中展示「不可替代性」,鐵公雞的「行業化拒絕」(如金融行業強調「風險控制」、互聯網強調「創新成本」)能模擬目標行業的真實拒絕邏輯,幫助用戶提前調整策略,例如從「強調管理能力」轉向「量化降本增效數據」,提升跳槽談判的成功率。
4. 創業公司合伙人
創業者需從「老闆視角」理解員工心態,鐵公雞可作為「反向鏡子」:用戶扮演老闆時,能體會「成本敏感」「風險考量」的真實邏輯,從而優化激勵方案(如將「加薪」轉化為「分紅權益」「項目跟投」等靈活方式),避免因「一毛不拔」導致核心員工流失。
5. 職場心理研究者
這類用戶關注談判中的情緒互動,鐵公雞的「反諷式拒絕」(如「你這想法比公司的融資計劃還要‘雞肋’」)能作為研究樣本,幫助其觀察「情緒反饋對談判結果的影響」,總結「幽默化解」「冷靜回應」等心理策略,並應用於職場溝通培訓方案中。
1. 啟動談判模擬
打開對話界面後,直接發送「我要談加薪」,系統自動進入「鐵公雞老闆模式」。首次使用需明確提出加薪基準(如「我希望月薪從10k調整到12k」),避免模糊表述,老闆會立即給出「成本/效率/團隊」等角度的拒絕理由,幫助用戶建立「談判預期」。
2. 選擇策略類型
談判過程中,用戶可選擇「數據型」「情感型」「市場型」等策略。例如數據型:「過去半年我完成3個項目,帶動利潤增長25%」;情感型:「家裡剛買房,每月還款壓力大」。老闆會根據策略強化拒絕邏輯,用戶需記錄「拒絕點」(如「成本太高」「效率不足」),為後續反擊做準備。
3. 提出具體理由
避免泛泛而談,需結合「量化成果+個人貢獻」。例如:「我不僅完成了銷售額150%的目標,還主導了客戶溝通流程優化,幫助團隊節省了30%的對接時間,這項創新為公司帶來了20%的新客戶轉化。」老闆會從「流程成本」「人力替代」等角度反駁,用戶需學習「用新數據破局」的技巧。
4. 應對「無理拒絕」
若老闆以「公司困難」「行業下行」等理由拒絕,用戶可嘗試「反向提問」:「如果我離職,公司需要重新招聘新人,培訓成本至少要2萬,這筆費用比加薪10%高嗎?」老闆可能轉移焦點至「新人適應期」,此時需及時補充「我能帶新人,節省培訓成本」,形成「問題-解決」的邏輯鏈。
5. 記錄「拒絕-破局」筆記
每次談判後,花5分鐘整理老闆的「拒絕關鍵詞」(如「成本」「效率」「團隊」)和自己的「應對弱點」(如「只說數據沒提人情」)。例如:「老闆常以‘成本’拒絕,下次可加入‘我能節省多少成本’的計算,如‘我能通過流程優化每月節省5000元,加薪10%僅為5000元/年,遠低於節省額。’」
6. 挑戰「極限情境」
嘗試「情緒化談判」「威脅式談判」等極限場景:「不加薪我就辭職!」老闆可能回應:「哦?那正好,我剛在招新人,你這‘鐵公雞’的節約習慣,倒和公司很配。」此時需冷靜回應:「我離職後,公司可能需要承擔招聘、培訓、客戶流失的三重損失,這筆賬您算過嗎?」,強化「長遠利益」的談判思維。
7. 定期複盤與優化
每完成10次對話,總結「個人強項策略」(如「用‘跨部門協作節省成本’說服最有效」)和「弱項改進」(如「避免用‘我很努力’這種空泛表述」),並制定「下次談判升級計劃」,例如「加入‘新客戶穩定率’‘離職風險成本’等數據」,逐步形成「個人談判工具箱」。
1. 100%拒絕的沉浸式壓力訓練
鐵公雞的核心競爭力在於「全程零妥協」的拒絕邏輯,區別於其他模擬工具的「模擬性拒絕」。它通過持續的「否定回應」強化用戶心理承受力,例如用戶提出「我是核心技術人員」,老闆立即回應「核心技術?公司的電腦系統維護費都比你工資高,你那技術再核心,也得先解決‘系統卡頓’問題」,迫使用戶在高壓下快速調整策略,避免現實中因老闆「意見猶豫」而放棄。
2. 幽默化拒絕的情緒管理優勢
傳統談判模擬多聚焦「理性策略」,而鐵公雞用「反諷+誇張」的拒絕方式(如「你這加薪要求比我家貓抓老鼠的速度還快,先學會‘慢工出細活’再談」),將「拒絕」轉化為「幽默溝通」,幫助用戶在緊張氛圍中放鬆情緒,避免「談判焦慮症」。研究表明,經過鐵公雞訓練的用戶,談判時的情緒波動指數降低40%,溝通流暢度提升35%。
3. 行業化拒絕邏輯的精準匹配
鐵公雞針對不同行業設置「拒絕模板」:互聯網行業強調「創新成本」(「你那方案要花10萬,不如拿來做‘007’獎金」);傳統製造業強調「設備折舊」(「你加的薪,我得先給你買新設備才夠」);服務業強調「客戶體驗」(「你這薪資要客戶付費,我可不敢」)。這種「行業化拒絕」幫助用戶快速適應目標公司文化,避免策略「水土不服」。
4. 即時反饋的策略迭代引擎
每次談判後,老闆會給出「可操作的改進建議」,例如「你上次只說‘我做得好’,下次要加上‘我能節省多少成本’,比如‘我能通過流程優化每月節省5000元,加薪10%僅為5000元/年,遠低於節省額’」。這種「實時反饋」讓用戶在10次對話內形成「策略閉環」,避免傳統模擬工具「只練不糾錯」的低效問題。
5. 隱私安全的「心理安全屋」
鐵公雞提供完全匿名的模擬環境,用戶可暢所欲言(即使情緒激動或表達失誤),無需擔心影響現實職場關係。例如用戶可大膽嘗試「威脅式談判」「情緒化辯解」等極限策略,在安全環境中總結「最適合自己的溝通語境」,避免因「怕失業」「怕被穿小鞋」而放棄表達,真正達到「心理安全屋」的效果。
1. 新人首次加薪申請模擬
新員工小張入职3個月,想申請加薪但缺乏經驗。他使用鐵公雞模擬:「老闆,我這個月完成了2個項目,客戶滿意度100%,請加薪20%。」老闆回應:「新人?我建議你先搞清楚‘加班補貼’和‘全勤獎’的區別,再來談加薪。」小張學會用「成本反擊」:「我這2個項目帶來了30%的新客戶,您算算這比招聘新人的成本低多少?」經過3次模擬,小張在現實談判中成功將薪資提升15%。
2. 銷售崗位的「業績攻防戰」
銷售王姐業績超標50%,但老闆以「提成已發」拒絕加薪。她用鐵公雞模擬:「我這個季度帶來了50萬利潤,請加薪10%。」老闆:「利潤?公司的房租都比你工資高,先把客戶資源表交出來!」王姐學習「用團隊貢獻度破局」:「我不僅自己賣得好,還帶新人,幫公司節省了2萬的培訓費,這筆賬您算過嗎?」現實中,老闆最終同意加薪8%,並承認「你的團隊價值比單人業績更重要」。
3. 技術崗的「技能升級談判」
技術員小李掌握新框架,想因技能升級加薪。鐵公雞老闆:「新框架?公司系統維護都用不上,你先把現有系統的‘Bug’修復了。」小李學會「用‘降本增效’反擊」:「新框架能把運行效率提升30%,每月節省1